發稿單位:園藝科
聯絡人:蘇怡萍
聯絡電話:23815132*228
都市叢林之綠與生態 你我一起來關心!
繼北市府8月底辦理臺北市公園綠地系統策略規劃之首場座談會暨工作坊後,以馬拉松的方式接續舉辦第二場次的活動。
公園處黃立遠處長表示,本次座談會邀請台灣相關專家學者,藉由「綠與生態」主題的探討,期望在臺北盆地有限的腹地及都市發展下保有的生物棲地中,勾勒臺北市公園綠地系統未來可能扮演的積極角色,以及功能性部屬策略,並期待透過指認關鍵的線性綠色廊道,創造出系統間的聯結性,以增加都市環境下的綠地生態效益。
105-107年度「公園綠地系統策略工作坊」系列活動之第二場次「全市性公園綠地系統之議題與願景工作坊-綠與生態議題」於9月10日下午舉辦。本活動敬邀來自景觀生態、環境規劃設計,及環境與生態保育領域之學者專家出席,包含東海大學景觀學系曹正教授、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系王小璘教授、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章波研究員、金門大學都市計畫與景觀學系蔡厚男副教授等學者專家,共籌臺北市綠色基盤願景規劃與策略研擬。
曹正教授表示臺北市的公園綠地系統可以分為人工綠地及天然綠地。臺北市外圍的郊山即屬於天然綠地,是臺北市民的珍貴資源;而人工綠地(公園、廣場等開放空間)所佔面積雖少,但在都市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另近年來氣候變遷影響顯著,都市熱島效應日益嚴重,因此建議未來有二大操作方向。首要為建立集水區資料,以確認臺北市公園綠地系統在極端暴雨發生時能負擔的逕流分擔量;再來應計算公園綠地固碳的能力,並訂定相關量化指標,以確立臺北市公園綠地系統策略規劃實質的願景與目標。
王小璘教授表示從瞭解臺北市公園綠地變遷脈絡、國外案例,及研究目前國際針對氣候變遷訂定之計畫和目標著手。建議應探討臺北市公園綠地系統設置歷程與未來計畫,此外,可參考國外經驗,如荷蘭「國家生態網絡計畫(NEN,National Ecological Network)」及中國「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等。未來更期望臺北市以達成韌性城市作為理想,透過建構各時程階段性的目標,並與巴黎氣候協定內容接軌,更能展望未來。

圖1綠與生態座談會暨工作坊1

圖2綠與生態座談會暨工作坊2

圖3綠與生態座談會暨工作坊曹正教授說明議題

圖4綠與生態座談會暨工作坊李素馨教授說明議題

圖5綠與生態座談會暨工作坊學者互相交流

圖6綠與生態座談會暨工作坊學者意見紀錄及討論

圖7綠與生態座談會暨工作坊王小璘授說明議題

圖8綠與生態座談會暨工作坊陳章波研究員說明議題

圖9綠與生態座談會暨工作坊蔡厚男教授說明議題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 - 市府新聞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