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 女師治療腦中風後可彈鋼琴
【記者張原銘、張皓傑台中報導】李小姐年約五十歲,平時工作壓力大疏於保養身體,於半年前發生右側肢體無力偏癱,至醫院檢查治療發現左側中大腦動脈區域梗塞及高血脂症,後續接受了復健,但是出院後其上肢動作仍不佳,對於無法回到工作崗位,無法正常自理生活,情緒難免低落,因此來到中山附醫中興分院尋求重覆經顱磁刺激治療,由醫師評估後接受了左側腦部促進刺激及右側腦部調節刺激治療並持續復健後,右側手部動作開始更加靈活,可以更加流暢的彈奏一首李老師喜愛的鋼琴曲目、戴喜愛的耳環吊飾。

復健醫學部曾聖維醫師表示,腦中風疾病會造成社會、家庭、患者各方面的沉重負擔,根據2017年衛福部的統計,台灣約每18分鐘就有1人中風,即每年約3萬人腦中風;而每10位腦中風患者中,有兩位長期癱瘓臥床,五位需家屬照護,七位無法從事原先的工作。

由於大腦兩側會透過胼胝體互相競爭,使得若一側腦細胞中風後死亡,對側腦細胞就會相對地過度活躍進而阻礙患側腦部功能的恢復;此外受損區域雖然部分神經細胞已經死亡,但周圍存活組織可能因神經可塑性替代原本喪失的功能。磁刺激就是調整腦部的活性,開啟新的鍵結,以增進功能的恢復。

透過精準的腦部定位,給予連續短暫重複磁脈衝穿過顱骨,誘發出感應電流刺激,若我們能抑制健側腦部活性或促進患側腦部活性,使腦部迴路重建,應可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患者第一次接受治療時會先測定動作閾值來決定治療強度,一般療程為星期一至五,連續兩周共十次的經顱磁刺激搭配復健,目前研究顯示可改善中風後遺症,而在中風越早期其神經可塑性越高,接受經顱磁刺激的效果越顯著。

美國使用於憂鬱症及強迫症的治療;歐盟則用於中風、嚴重憂鬱症及慢性疼痛;台灣則於2018年通過使用於藥物反應不佳的嚴重憂鬱症。目前廣泛研究可用於憂鬱症、焦慮症、腦中風後的運動、吞嚥、語言及認知後遺症、帕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症等神經元退化性疾病、偏頭痛、慢性疼痛、睡眠障礙以及耳鳴患者。若患者被告知不能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如有心臟節律器)、顱內有金屬植入物(如血管夾、人工電子耳)或曾經有癲癇病史則為禁忌症。少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誘發癲癇發作或血管張力失調性昏厥。
腦中風患者李小姐(右)由中山醫大附醫復健醫學部曾聖維醫師評估後接受了左側腦部促進刺激及右側腦部調節刺激治療並持續復健後康復。(記者張原銘攝)
腦中風患者李小姐(右)由中山醫大附醫復健醫學部曾聖維醫師評估後接受了左側腦部促進刺激及右側腦部調節刺激治療並持續復健後康復。(記者張原銘攝)


發佈日期: 2020-09-01
新聞分類: 健康台中市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