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大智路貫通動工  盧市府以同理心解決13年難題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懸宕13年的「大智路貫通計畫」4日正式啟動拆遷大智慧學苑工程,這是貫通計畫最重要的一環。台中市長盧秀燕上任不到一年,在去年底成功取得大智慧大樓全數所有權人的首肯,拿到道路用地,可進行工程,使得火車站前後站貫通,市長盧秀燕特別感謝大智慧大樓所有權人的奉獻,具備「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

大智慧大樓2月29日熄燈,大樓主委張雅音4日邀請市長盧秀燕出席祈福儀式,包括建設局長陳大田、地政局長吳存金、都發局及交通局代表等人陪同出席,市議員鄭功進、羅廷瑋、邱素貞等人到場見證,立法委員黃國書、市議員何敏誠、黃守達則派員到場關心,一同祈求拆遷工程圓滿,未來新闢工程順利。

大智慧大樓的主任委員張雅音表示,她在這塊土地土生土長,雖然不捨大樓拆除,但仍心甘情願為地方建設共盡一份努力,市府與民間協調的過程中,願意傾聽我們的聲音,現在一切圓滿,就是要讓台中更美好!

市長盧秀燕表示,大智慧大樓24位所有權人願意犧牲畢生心血,配合市府拆除,展現出對台中的熱愛,台中車站前後站貫通後,將促進地方整體發展,帶動台中「行」的方便!

「我們應將心比心」,盧秀燕強調,工程總金費7.3億元,她代表台中281萬市民感謝大樓24位所有權人願意配合拆除,讓台中更好,也肯定市府建設局這段時間的耐心,用同理心與民協調,沒有流血抗爭,大樓預計6月完成拆除,8月大智路延伸新闢道路完工,8月底可望通車。

建設局長陳大田也說,大智路是一件非常特殊的案件,104年市府推動都市計畫,大智慧學苑劃為道路用地而面臨拆除命運,但市府受經費限制,引起大樓所有權人陳抗,盧市長上任後用心協調,發掘問題,終獲得全數所有權人同意。

市議員邱素貞表示,很高興看到市府從善如流,辦理追加3.3億元預算,調高徵收價格,提供所有權人合理補償,促成相關打通事宜,未來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邱素貞指出,東區大智路是台中車站周邊的主要道路之一,大智路延伸打通,貫通台中火車站前後站,將可解決交通壅塞問題,讓車流動線更順暢,有助於台中車站前後站的動線聯繫,帶動地方繁榮發展。她也希望市府把握工程進度,如期於8月完工通車,施工期間應做好各項公安措施,以及交通疏導規畫,避免造成交通堵塞,影響用路人安全。

市議員鄭功進則表示,打通大智路,一直是他擔任東南區民代以來的核心訴求之一,經過胡志強、林佳龍及盧秀燕三任市長的齊心努力之下,今天終於順利開花結果。感謝在市府各局處的斡旋之下,能夠不走強制徵收程序,就能得到全數所有權人的同意。但開路不應只做半套,建議緊鄰大智慧學苑旁閒置的停35用地,也應早日完成用地取得一併開闢,只有完善整體東側出口的路網設計,才能重現東區車水馬龍的往日風華。

江姓鄰長說,自己也可算是大智路打通的開路元老之一,早在民國104年,就跟在地里長及鄭功進議員一起北上內政部營建署陳情,歷經三次公聽會及內政部地政司的多次審議,終於在取得法院勝訴判決後,傳出完成協議價購的好消息,也算是地方發展的重大里程

在當地開40幾年汽車材料行的王先生表示,大智路打通後對附近發展影響很大,過去因為鐵路阻隔前後站,使後站逐漸沒落,但現在打通後就可以讓地區重新發展,帶動人流,讓生意進來!

建設局提到,大智路打通方案於民國96年提出,期間歷經不同市長,仍沒有結果,盧市長上任後,把握「誠意換來同意」,終取得24位所有權人的同意書,未採強制徵收拆遷,創下公共建設史上與民溝通的成功典範,是「全台最大住商拆遷案」的最佳標竿。

建設局表示,大智慧學苑位於東區大智路和復興路口,緊鄰台中火車站,關鍵路段大智路打通後,將貫通台中火車站前後站,順暢車流動線,進一步帶動區域的整體發展,再創地方榮景。

大智慧大樓主委張雅音4日邀請市長盧秀燕出席祈福儀式,一同祈求拆遷工程圓滿,未來新闢工程順利。(記者林獻元攝)
大智慧大樓主委張雅音4日邀請市長盧秀燕出席祈福儀式,一同祈求拆遷工程圓滿,未來新闢工程順利。(記者林獻元攝)

懸宕13年的「大智路貫通計畫」4日正式啟動拆遷大智慧學苑工程。(記者林獻元攝)
懸宕13年的「大智路貫通計畫」4日正式啟動拆遷大智慧學苑工程。(記者林獻元攝)

「大智路貫通計畫」4日正式啟動拆遷大智慧學苑工程,預計6月完成拆除,8月大智路延伸新闢道路完工,8月底可望通車。(記者林獻元攝)
「大智路貫通計畫」4日正式啟動拆遷大智慧學苑工程,預計6月完成拆除,8月大智路延伸新闢道路完工,8月底可望通車。(記者林獻元攝)


發佈日期: 2020-03-04
新聞分類: 政治台中市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